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古装剧《似锦》中表现的生活场景,衣冠服饰、焚香插花、建筑房屋等服化道折射了宋代的生活美学,剧中服饰美艳撩人,发髻高耸多样,花冠奇特吸睛,花香芬芳醉人。近日,记者采访了服饰史学家、江苏开放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黄强,请他解读剧中的宋代服饰、发髻、冠式、熏香等方面的生活美学。

  《似锦》女主姜似

  小姐梳流苏 厨娘裹包髻

  《似锦》讲述东平伯府四小姐姜似遭遇不测,绝路逢生,重启人生、掌握自己命运的故事。剧情没有明确的时代背景,大周、南乌几个国家也是假托之名,不过从剧情表现的社会生活等方面考量,以宋代为背景,兼及五代。

  黄强认为,从《似锦》中的女子喜好梳理高髻,就可见一斑。宋代承继隋唐、五代之风,流行高髻。《宋史》记载:“建隆初,(五代)蜀孟昶末年,妇女竞相治发为高髻。”到了宋代发髻的品种甚多,有朝天髻、流苏髻、罗髻、鸾髻、包髻、不走落髻、懒梳髻、仙人髻等。

  朝天髻的形象以山西晋祠塑像为代表,梳理时将发掠过头顶,分为两束,挽成两个圆,再向后反搭,伸向前额,其造型如两个朝天的小棍。

  流苏髻梳理时发束在顶部分成数绺,盘挽成髻,集中于头顶往后翘起。流苏髻之名,因发髻两侧有带垂于两肩,以珠翠呈流苏状为饰,故名。用珠翠装饰,其成本较高,因此官宦、富富家女子多以青丝挽成此髻。《似锦》剧中二小姐姜倩梳理的就是流苏髻。

  剧中二姐姜倩流苏髻

  高髻的梳理费时费力,而且装饰有珠翠,主要在宫中、官宦、富裕之家流行。普通女子的髻相对较低,年轻女性梳理懒梳髻。此外也有包髻,就是辫发梳理成髻之后,用一块帕巾裹起来,辫发并不显露于外。《似锦》中东平伯府的厨娘都梳包髻。

  宋代妇女流苏髻

  剧中姜似,二房肖氏等女子,发髻上系着红丝带,这种装束借鉴了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造型。

  《似锦》中厨娘包髻

  团冠花冠俏 比肩亸肩冠

  发髻是顶上功夫,在没有发胶、定形水的情况下,梳理成高髻并不容易。通常需要借助假发、木棍、丝带等固定。宋代女性还喜欢戴冠,冠子可以固定发髻,并且强化头部造型。《似锦》中的女子几乎都戴冠,发髻 冠式。

  黄强介绍说,宋代的冠非常丰富,品种多,有凤冠、花钗冠、花冠、团冠、仪天冠、白角冠、亸肩冠、等肩冠、垂肩冠、玉兔冠、云月冠、仙冠等。

  凤冠是女子中的最高级别的礼冠,后妃所用。民间的凤冠只是借名,并非真凤冠。后妃次等礼冠为花钗冠,或称花钗凤冠,因花株数量不同,有九龙花钗冠、九龙四凤花钗冠、九翚四凤花钗冠。南宋皇后戴龙凤花钗冠,《宋史·舆服志三》:“中兴,仍旧制。其龙凤花钗冠,大小花二十四株,应乘舆冠梁之数,博鬓,冠饰同皇太后,皇后服之,绍兴九年所定制。”公主戴真珠九翚四凤冠。宋代周密《武林旧事》:“诣后殿西廊观看公主房奁,真珠九翚四凤冠。”命妇礼冠也用花钗冠。

  《似锦》的团冠

  宋代女性最为流行是团冠与花冠。团冠以竹或角编成,呈团状。竹编的团冠尺寸较大,牛角编制的团冠造尺寸较小,一般多为椭圆形,竖立头顶。

  宋代晋祠包髻(黄沐天设色)

  花冠则分为两种,花钗冠、花莲冠,都可简称花冠,再就是以鲜花装饰的冠状造型。团冠造型在河南禹州白沙宋代赵大翁墓壁画中有图像,河南偃师酒流沟厨娘砖刻画中也有记录。花冠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有记载,“女童皆选两军妙龄容绝过人者四百余人,或戴花冠,或仙人髻。”《似锦》中人物有戴团冠,也有戴花冠的,郡主崔明月戴的是团冠。

  宋代的花冠(黄沐天设色)

  《似锦》剧中姜似还戴了一种比其他冠式高、宽的亸肩冠。所谓亸肩冠,宽度比肩,高约一尺,四周冠饰垂于肩部。《宣和遗事》记载:“佳人都是戴亸肩冠而,插禁苑瑶花。”宋末元初画家钱选《招凉仕女图》中仕女就戴着这样的高大的亸肩冠。

  《似锦》中姜似亸肩冠

  《似锦》中的男子日常则用金冠、白玉小冠束发,如景明帝用小金冠,姜似父亲姜安诚用白玉莲花冠。景明帝金质小冠与宋代《听琴图》中宋徽宗小冠颇为相似,只是画中小冠为玉质。姜安诚的白玉小冠,有出土实物莲花冠对照。

  《似锦》姜安诚白玉莲花冠

  《似锦》对于发髻、冠式的设计颇为用力,制作了多款发髻、多种冠式,以展现大宋的头上风采。

  《似锦》中甄珩官服展角幞头

  服色虽分明 穿戴有瑕疵

  再来看看穿什么,黄强科普说,宋代男子服饰以幞头、圆领袍衫为主。官员的官服以服色分品秩高低,依次是紫、绯、绿、青色,三品以上用紫色,五品以上用绯色,七品以上用绿色,九品以上用青色。到了元丰年间,服色有所调整,去青不用,阶官至四品服紫,至六品服绯,九品以上则服绿。《依锦》中都城司主官甄珩着红色官袍,戴展角幞头,虽然受到皇帝器重,但是其品秩属于中级官员,尚未穿紫只能着绯。高品级的官员着紫袍,腰间佩鱼袋。剧中大将军崔旭就着紫色袍服。

  官员居家,士大夫日常穿着则喜好直裰、道袍、鹤氅,都是比较宽大的袍服。《似锦》中东平伯府的姜家大伯、二伯,兄弟姜湛,日常服饰以道袍为主。

  宋代女子服饰有襦、袄、衫、大袖、背子、半臂、裙等,《依锦》都有展现,只是进行了一些改造。姜家五姐妹、二房肖氏、郡主崔明月等,各色服饰,尽显宋代服饰时尚之美。

  虽然说《依锦》服饰精致,色彩艳丽与素雅并存,但是服饰穿戴方面也有些瑕疵。

  《似锦》余七服饰

  都城司司尉余七原本是武林人士,身在民间,穿戴随便也吧,入职都城司,大小也是官员,上班打卡就要着官服,以他的品级如果不够穿绿袍,就该穿青衫。侦办案件着便装可以理解,一身暗花纹灰黑色袍服贯穿故事始终就不符合其身份了。反倒是都城司一帮衙役穿上了绿袍,衙役虽吃官家饭,官品不入流,属于小吏,一般着黑色或褐色衣,古代有皂隶之说,所谓皂色即黑色。

  《似锦》二房肖氏服饰与高髻

  家宴开香道 有暗香盈袖

  在《似锦》中,也对中国香文化进行了展示。黄强告诉记者,关于香及香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可远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世人莫不喜香厌臭。战国时期熏香风气已经出现,并用于祭祀神灵与先祖。屈原《离骚》中又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古人用香集中在三个方面:焚香辟邪除疫除清洁环境;熏香用于衣物储藏;涂敷与吞食妆饰面容,治疗疾病。由于宋代文人雅士将焚香用香作为一种生活情趣实施,进而影响到社会,市民百姓对香的使用。宋代用香鼎盛,成为中国香史上的一个高峰。

  《似锦》中对于香制造、香销售、香铺都有展示。家宴开香道,香铺推香料。巧娘开设巧香阁,姜似也开设了露生香商铺,推广她的分香纳福、芬芳馥郁的香产品、香文化,并且开发出帮助睡眠的枕书眠,适合青年男子的暖阳、赴江湖等香品种。虽然剧中香品种并未真实存在,然而对于各种香的作用、效果却是解答的有条有理。

  历史上的宋代,香的品种众多,主要分为沉香、栈香、黄熟香、生结香四种,共有十二种形状。《天香传》记载:沉香有八种形状,最好的沉香乌文格,“如乌文木之色”,其次黄蜡,“其表如蜡,少刮削之,黳紫相半”。用香的扩大化,其实是对生活美的追求,给生活添彩色,加香气,自然是对生活品质的提高。焚香可以让忙碌、浮躁的人静下心来,心平气和,甚至改善睡眠。

  《似锦》剧中姜似在香铺说及香料配方,与天香阁行首柳烟儿也有讨论香的配方,如丁香三钱,少许苏合。剧情对话其实也是有依据的。宋代洪刍《香谱》,元代陈敬《陈氏香谱》都有各种香的配方。《香谱》中牙香配方及制作方法,“檀香、玄参,各三两。甘松二两。乳香、龙麝各半两,令研。右先将檀香、玄参挫细,盛于银器内,以水浸,慢火煮,水尽取出。焙干,与甘松同捣罗为末,次入乳香末等,一处用生蜜和匀,久窨,然后用之。”

  宋代的女性还喜欢用香气浓郁的郁金香、萱草、凤仙花等植物染料,浸染衣料,科学环保。储藏衣服时,也加入香囊,香球,衣裳穿时就带有香气。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说的是焚香;“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说的是熏香,衣裳带有淡淡的芬芳。《香谱》记载蜀王薰御衣法:丁香、沉香、檀香、麝香,以上各一两;甲香三两。香捣为末,用白沙蜜轻炼过,不得热用,合和令匀,入用之。

  宋代的生活美学表现在多个方面,不仅仅是穿衣戴帽,梳理发髻,花钿妆容,焚香熏陶,还有居室美化,插花挂画,餐饮美食等多个方面。《似锦》中也有美味佳肴的生活日常,与其他宋代生活剧不同的,不是酒楼的饕餮大餐,也不是街头巷尾的美味小吃,而是进入庭院的家庭佳肴。姜似接管东平伯府经济大权,遇到是厨娘使坏,上了一桌馊味早餐,姜似大刀阔斧拿厨娘试刀,进行整治。所有一切,都让屏幕前的观众体验了一把什么是大宋时尚,什么是日常生活美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更多

猜你喜欢

696
896
72
84
509
750
260
523
859
463
更多

相关热播

754
315
932
784
467
339
712
991
760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