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井志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育中心副教授)

  近一段时间,《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引发观众及学界从各个角度展开热议与分析。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走着模特步出场。

  影片中人物的动作设计,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展现人物关系、传达情感与主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雷·伯德惠斯特尔的身势学理论,不同性格的人动作特点不同:性格外向者常肢体动作幅度大,说话时手舞足蹈,走路步伐有力、速度较快;内向者则动作幅度小,可能经常低头、含胸,肢体相对拘谨。依据现代舞理论的动作分析理论,动作的力度、节奏等能反映心理:人物处于紧张状态时,动作可能僵硬、急促,如频繁搓手、脚步来回移动;放松时,动作则会舒缓、自然,像悠闲地靠在沙发上,肢体舒展。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两部动画电影,在动作设计上可谓巧思频现,不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而且在致敬经典电影、呼应时尚潮流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演绎。

  一是传承古韵,巧妙融合京剧、武术等传统文化元素,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

  “我乃哪吒三太子”这一吟诗片段在网上不断刷屏。哪吒发声前短暂停顿,制造悬念,如同京剧中的“叫板”。喊出身份时,声调高亢,动作有力,每个字都像重音,节奏感十足,恰似京剧中的念白,尽显气势。他双脚分开站立,身体挺直,一手叉腰,一手向上挥舞,这个亮相动作借鉴了京剧中武将亮相的动作,强化了存在感与威严,充分展现哪吒的自信与霸气。

  两部电影在动作设计上还融入了大量武术元素。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山河社稷图打斗场景中,哪吒与敖丙近身搏斗时,部分动作有着咏春拳的影子。当敖丙进攻时,哪吒迅速做出反应,以类似咏春“拍手”的动作拨开敖丙的攻击,手臂动作短促且灵活,发力瞬间爆发,化解攻势。紧接着,哪吒凭借身体扭转的力量,以类似咏春“冲拳”的动作,快速且有力地向敖丙回击,攻击路线沿着身体中线,动作简洁高效,充分体现了咏春拳以小博大、以巧破力的特点。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与敖丙在激烈对抗中,同样运用了类似咏春的动作。面对敖丙的凌厉攻击,哪吒侧身闪避,同时用手臂以咏春“摊手”的动作卸去敖丙的力量,再顺势以“耕手”的动作进行反击,打乱敖丙的节奏,这些动作的衔接流畅自然,充分展现了哪吒的敏捷与机智。

  二是致敬经典,通过解构式致敬与精准复刻经典影视剧中的动作,营造出妙趣横生的视觉盛宴。

  太乙真人扭着模特步出场的镜头引得观众哈哈大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转发和模仿。这一动作致敬了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并融入了独特的创新元素。《唐伯虎点秋香》中四大才子摇扇过桥的场景,以风流倜傥、潇洒不羁的形象示人,展现的是古代文人墨客自命不凡的姿态。而太乙真人扭模特步出场,将道教仙人的身份与现代时尚的模特步相结合。传统印象里,仙人多是仙风道骨、举止飘逸。但太乙真人却打破常规,以一种诙谐、接地气的方式登场。他大腹便便,扭动着不太灵活的身躯走模特步,这种反差赋予角色现代的喜剧感,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极具个性的仙人形象,喜剧效果得以升级。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很多打斗场面中,双方的动作设计极具节奏感,除了蕴含着深厚的武术功底,从动作的力度、速度和空间运用上,也体现出对动作美感的追求。镜头运用上,采用了大量的慢镜头和长镜头,慢镜头展现动作的细腻与优美,长镜头则完整地呈现出打斗的连贯性和空间感。而在整体动作风格上,无厘头喜剧风格、功夫喜剧动作元素也贯穿始终。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恶搞陈塘关百姓,用混天绫将一位大叔像放风筝一样甩上天空,还把一群小孩用乾坤圈吸起来,动作夸张随意,行为荒诞搞笑;而太乙真人骑着仙鹤出场时状况百出,也极具无厘头喜剧效果。

  三是接轨潮流,将传统神话与现代潮流元素相融合,让人耳目一新。

  在两部电影的打斗场景中,街舞与电竞元素的融入令人眼前一亮。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哪吒与海怪的战斗里,动作设计借鉴了街舞的高难度动作。从动作的“空间运用”和“力度展现”来看,哪吒在空中快速旋转、托马斯全旋等动作,突破了传统打斗的平面限制,在三维空间中展现出极具张力的动作姿态。而电竞元素则体现在动作的“反应速度”和“精准度”上:哪吒面对海怪密集攻击时,快速闪避与反击,如同电竞选手在游戏中毫秒级的反应,精准操作技能,配合快节奏的镜头切换,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氛围。

  而哪吒双手插兜这一动作更体现出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当哪吒决定违抗所谓的天命,内心充满对既定命运的抗争时,他常常会双手插兜。这个动作起始于他情绪的转变,在面对他人的误解与质疑后,他抬起双手,手掌先微微弯曲,而后手臂自然下垂,双手缓缓插入裤兜深处,动作流畅又带着一丝倔强。在行走过程中,他微微耸肩,双腿迈着看似随意却又充满力量感的步伐,仿佛在向世界宣告他的不屑与叛逆。从动作分析理论来讲,双手插兜这一现代青少年常见的姿态,在影片中成为外化哪吒性格的关键动作。它与哪吒“魔童”的身份设定高度契合,将他内心的叛逆、不羁通过肢体语言直白地展现出来,极大地拉近了与年轻观众的距离。同时,哪吒双手插兜时,配合他坚定的眼神和微微上扬的嘴角,更强化了他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物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对动作的精心雕琢,体现出艺术匠心,不仅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视觉盛宴,也为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宝贵经验与启示。

  《光明日报》(2025年03月05日 15版)

更多

猜你喜欢

696
896
72
84
509
750
260
523
859
463
更多

相关热播

754
315
932
784
467
339
712
991
760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