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尊古不拘开新境——萧平书画精品展》在南京国际青年文化中心丘山馆开幕。展览共展出萧平先生书画精品36幅,皆为其亲自选定的精品,其中大部分作品为其80岁以后的近作,书法、山水、花鸟、人物兼备,在展现其向古代经典致敬的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开拓与创新,其中的异域人物写生与泼墨、泼彩荷花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说是开幕式,其实是雅集,故交同道相聚,言谈甚欢。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宋玉麟是萧平相知相交多年的老友。从1961年他来到南京两人便已相识,“那一年我14岁,萧兄19岁,差5年,今年他已80多了,我也接近80了,岁月如梭,一晃60多年过去了。”尽管人生苦短,但今天到丘山馆,“参加萧兄这样一个展览,就感觉到生机勃勃,没有一点老态。”现场笑声一片。“这是很重要的,以前我父亲也一直讲:虽然我已年近古稀,但是我的画不能有老态,这就是我父亲当年的追求,现在萧兄今天的作品,完全跟我父亲当年的想法一致,就是洋溢着一种青春的活力”。再看到萧平80岁以后的艺术创作状态,讲座不断、展览频频,甚至到海外讲学,不辞辛劳,说明他不但艺术创作的活力保持得非常好,整个精气神也是一流的。毫无疑问,萧平先生是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捍卫者,但他并不泥古,而是借古开新,难能可贵的是,看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中国绘画的一种尊严,他捍卫这尊严,这一点不由令人肃然起敬”。

  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雅集》杂志执行总编周和平同样也是萧平多年老友。他观展表示:“作品大多为八十岁以后所作,然精气弥满,神酣气足,有诗人的豪情,有智者的哲思,在连接古与今、中与西上,留下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学取向,最后归于他的江南文人风度。”在他心目中,萧平先生是一个难得的具有综合素养、深厚学养的书画艺术家。“在一个多甲子的漫长岁月里,他初心不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保持着艺术的激情,艺术早已超越了职业和稻粱谋的范畴,已经成为生命的重要部分,艺术也滋养了他, 他的生命也因此更为饱满丰富,乃至气象万千。”他也感佩于萧平先生“始终保持着开放和创造精神。他师法古人,出入中西,由技入道,在对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充分理解和精深的研究把握中,实现了技与道的统一跃升,许多作品呈现出时代新境、生命的恣肆。”此外,萧平先生也是一个艺术的热情传播者。作为文人,却又摆脱了文人的自我设限与约束,成为一个敢于直面现实,热情拥抱生活的人,不仅在艺术上不受文人画束缚,在艺术市场、艺术传播上,也是敢为人先、敢于尝试,从权威论坛到互联网平台,都有他的声影。

  

  

  83岁的萧平先生神采奕奕,他回忆自己初到江苏省国画院,“指定的老师是亚明老师,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拘一格,不拘一格是需要本钱的,就是什么东西你都要能画,你才可以不拘一格,所以我涉及的面就比较大,”原来宋玉麟曾跟他提过:你懂得太多了,恐怕吃不消,还是舍掉一点,“但是我性格上是如此,所以难以舍掉,对我个人来说是有一点好处的,就是始终没有寂寞的时候,不会觉得寂寞,我曾经一个人住楼上三四天不下楼,人家说你这也太闷了吧,我说一点也不闷,因为我另外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的兴趣的世界,我的兴趣在里面。我在里面养我的精神、养我的爱好。”现场所展出的画,也是在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启示和触动下画出来的,有些东西是妙手偶得,“就这一张我也不会画第二张,有的则可以一画再画,有即兴的,有尝试性的。”为求艺术的精进,他现在“更希望听到批评的声音”。

  有“画坛学者”之誉的萧平先生,以其在书法、绘画、史论、鉴定、收藏等各方面的成就,蜚声海内外。现场亦展出其部分收藏的精品,他也饶有兴趣地跟大家讲述自己跟着南博 徐沄秋先生学书画鉴定的过程、现场所展示的林风眠册页如何收藏得来的故事等等,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艺术收藏课。

  策展人、书法家黄正明先生如此诠释“尊古不拘开新境”展名的含义:“早在1966年,24岁的萧平即临得李唐清溪渔隐图,其后笔墨不辍,拟八大、文征明;抚龚贤、石涛、董其昌;在长期浸润古代经典书画作品之后,形成了自家风貌,尊古不拘,新境迭开,”他更表示:作为“新金陵画派”的优秀传人,萧平先生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开放的艺术观念,旺盛的创作精力,“集古大成而自出机抒”,古为今用,借古人面目,抒自我性灵,独步书、画、论、鉴、藏等数领域,并皆精妙而深入。

  展览将展至2月18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更多

猜你喜欢

549
259
77
12
591
633
853
703
291
914
更多

相关热播

784
467
339
712
991
760
403
376
305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