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一个女孩在英国伦敦举行的新春巡游活动上与“中国龙”互动。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2024年,四川省川剧院重排《芙蓉花仙》。荀超摄

  全国两会期间,“四川造”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全国政协委员蒙曼、甄子丹、靳东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达了对“哪吒热”的关注。

  截至3月9日18点46分,《哪吒2》全球票房(含预售)超148.82亿元,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6位。该片延续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创新性表达,创造了一个更为宏大的世界观,其内容复杂程度升级,人物关系与故事展开更加丰富饱满,深受海内外观众喜爱。

  下一个“哪吒”在哪里?带着这个疑问,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哪吒2》只不过是在历史篇章里面拿了一小块,通过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表述方式,与大家交流、沟通,形成了大家共同认知的‘哪吒’。”陈智林说,很多现在很火的东西,实际都是源于对厚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他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持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内涵精髓,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破圈”传播、“跨海”传播。

  传统文化以多元态势融入当下

  3月1日,记者踏入陈智林的办公室,一眼便看见办公桌上摆放着的两个文创产品,独特而吸睛:一个是定制版2025年日历,上面的人物形象源于他主演的川剧,传统与时间相得益彰;另一个是卡通形象桌面摆件,原型是他在川剧《芙蓉花仙》中饰演的“陈秋林”,俏皮可爱又不失经典韵味。

  时间回溯至40多年前,川剧《芙蓉花仙》大胆创新,将川剧绝技与舞台剧艺术结合,一上演便轰动全国,掀起了一阵“川剧热”。剧团带着这部作品开启了多达4700场的海内外巡演之旅,播撒下传统文化的火种,让世界各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时光流转,如今《芙蓉花仙》再度归来,在保留经典内核的基础上融入新元素,以青春活力的全新姿态,重新点燃大众对这部经典川剧的热爱。

  在首个“非遗版”春节里,传统文化的魅力大放异彩。川剧《白蛇传》片段借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小品《借伞》成功出圈,其中的托举、蛇缠腰等川剧技巧,动作行云流水、刚柔并济,让观众惊叹不已。潮汕英歌舞也不甘示弱,舞者们在“舞”与“武”之间切换自如,呐喊声与鼓点交织,尽显中华民族自信昂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陈智林注意到,近年来“国潮热”迹象愈发明显。从传统马面裙在时尚界华丽转身,成为潮流宠儿,频繁出现在各大秀场和时尚街拍中,到故宫文创火爆出圈,让古老的故宫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考古热、文博热也在大众之间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探索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以多元姿态融入现代生活,在新时代续写着传承与发展的崭新篇章。”

  《哪吒2》出圈是“偶然中的必然”

  《哪吒2》便是在这样浓厚且热烈的文化氛围中强势出圈,其巧妙融入诸多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从人物服饰的传统纹理,到场景构建里的古建筑风格,再到神话故事背后蕴含的传统价值观,无一不精准地捕捉到观众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眷恋,也成为吸引大众走进影院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李翔在其评论文章中写道:“《哪吒2》在尊重经典的前提下融入富有现代性审美精神的叙事内核,并通过别具匠心的审美视野与高能炫酷的特效呈现,打破了以往根据哪吒人物形象改编的影视作品固有的叙事语态,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叙事格调。正是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现代意识的活力,共同成就了《哪吒2》的创新影响力。”

  陈智林对《哪吒2》同样喜爱有加,已“三刷”电影的他直言,不管是《哪吒2》成功走向海外市场,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还是川剧元素在总台春晚小品《借伞》中“出圈”,这些现象看似偶然,实则是“偶然中的必然”,是传统文化底蕴与时代脉搏激烈碰撞后的必然“交响”。他进一步解释道:“这是大众在深入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后,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共振。也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历程中,在天时、地利、人和等多重有利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大众内心深处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情感的一次集中爆发。”

  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扎根传统文化

  陈智林认为,文艺工作者若想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深深扎根于传统文化这片肥沃的土壤。他回忆往昔,感慨道:“当年我们观看《功夫熊猫》时,心中难免会泛起疑问,中国的传统故事、中国的大熊猫文化,为何要由好莱坞创作?那时,总有人觉得他们的表达方式似乎更能触动大家的情感共鸣。当《哪吒2》惊艳登场,一举登顶全国票房榜时,其承载的正是大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眷念与爱国情感的延续,也彰显着国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重新审视与认同。”

  中国动画的发展之路,历经百年风雨兼程,每一步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动画人的心血与梦想。从第一部动画广告《舒振华文字打印机》的启蒙,到《大闹天宫》等经典作品惊艳观众,再到《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大鱼海棠》《中国奇谭》《深海》《长安三万里》《哪吒2》等动画作品破茧重生,中国动画人始终怀揣着对动画艺术的热爱,不断探索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何止一个哪吒。”陈智林表示,“今天我们有《哪吒》这样成功的文化创作,明天也完全可以有以《牡丹亭》等经典为蓝本的优秀作品诞生。于传承坚守中探寻创新的密码,实现古为今用、薪火相传,是文艺创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这并非单纯的坚守,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找到一种能契合大众心理的文化表达方式,催生出像《流浪地球》《哪吒》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形成独属于中国的文化表述。”

  陈智林坚信,中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无尽的文化瑰宝。神话传说里,“夸父逐日”展现古人探索自然之勇,“白蛇传”诉说人间至情传奇;历史故事中,楚汉相争、三国风云演绎豪杰壮志豪情与智慧谋略,20位四川历史名人成为创作的深厚源泉。在传统艺术领域,京剧、川剧、越剧等传统戏曲唱腔婉转、扮相华丽,剪纸以刀纸剪出万象,蜀锦蜀绣借丝线勾勒出绝美……丰富的艺术形式为各类艺术创作提供了无尽源泉。

  “今天就是明天的传统”

  “我一直在谈传统和现代的关系,要知道,‘今天就是明天的传统’。反过来说,我们也应当思考如何利用‘昨天’优秀的传统。《哪吒2》充分利用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以当下的审美视角和表达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推广传播。这样的方式助力它获得成功,也让大众在这个过程中对其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采访中,陈智林还以周杰伦的歌曲《双截棍》为例,“《双截棍》的RAP部分实际上就是川剧里的一种基本演唱,叫‘课课子’,是一种情绪表述的方法。”

  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流行文化中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巧妙挖掘与运用,它们就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对于下一个“哪吒”的诞生,陈智林也充满信心:“非遗传承就是把美好的东西封存以后,像盲盒一样重启,重放光明,这才是非遗保护的价值所在。非遗不是濒临灭绝的,而是让历史遗存下来最美好的东西重新绽放,重启生命力,实现社会供求关系的延续,让人们在美好生活之中重新感受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下一个‘哪吒’,或许正孕育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中,我们共同期待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李俊儒

更多

猜你喜欢

696
896
72
84
509
750
260
523
859
463
更多

相关热播

754
315
932
784
467
339
712
991
760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