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小福 编辑|朴芳

犀牛君最近参加了一场很特殊的首映活动。

这部影片将首映礼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影院中进行常规观影,而第二部分片方则把会场搬进了Livehouse——这里没有坐席、没有银幕,甚至主要演员们也换上了片中装扮以角色身份登场,活生生把电影首映搞成了一场大型蹦迪现场。

而事实上,最近两年来,打破传统电影首映形式的项目已然不在少数。从创作“卷”到定档,又从定档“卷”到宣发,这些片方,究竟在“卷”个什么?

线下首映礼也要“内卷”

我们不妨从活动中寻找答案。

《异人之下》这次举办的“异人之夏”联欢会在我们看来更像是一场2.5次元的晚会。

活动中,主演们按照片中角色设定分门派登台亮相,男主胡先煦主持、快板、武术、唱歌换着花样表演才艺,首次登上大银幕的李宛妲则上台秀了一段拳法。另外还有哪都通、天下会、全性派、天一门等影片中的各大阵营角色也都分别亮相互动,基本上每个环节设置都尽可能保持了片中角色人设。

除了主演表演互动之外,导演乌尔善也在现场献歌一曲,还有为影片演唱主题曲、插曲的歌手、乐队也在livehouse中应景地进行了表演。活动进行到尾声之际,现场众多演员还一起跳起动画版《异人之下》第四季中出现过的《异人DISCO》,还原度这方面,确实挑不出毛病。

作为一部漫改电影,这种宣传思路确实有助于观众减轻OOC(“Out Of Character”)观感。甭管最终效果能不能让原著粉丝满意,起码在态度上已经诚恳到家了。

无独有偶,即将在下周六公映的陈思诚导演新作《解密》选择了把首映与展览融合起来。影片在朗园station开放了主题沉浸互动展,在北京首映礼当日,部分受邀观众还可以在互动展现场观看《解密》北京首映礼的全程直播。

展开全文

而暑期档动画电影《伞少女》则着力于国风主题,在首映地杭州大悦城设置了线下游园盛会,观众可以在室外及影城内打卡点进行拍摄、集章等活动,并可以根据集章兑换官方奖品。

此前五一档的引进日本动画电影《间谍过家家代号:白》也采用了同样的思路,直接把首映搬到了室外,搞了一出全球首场LED影院显示屏户外放映。活动中还邀请了中日两版主要声优以及卡琳娜等高人气coser来到现场与观众互动,二次元属性拉满。

当然最近几个月存在感最强的还是《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的那场影片首映粉丝节。

除了超前观影外,还有细谷佳正、梶裕贵、立花慎之介、石井马克、星野贵纪、池田恭祐等原作配音演员来到活动现场进行配音演绎、互动,为《排球少年!!》演唱过多首主题曲的日本摇滚乐队SPYAIR也来到现场进行表演。

再往前追溯一些,去年《灌篮高手》在北大体育馆打造的千人首映礼亦是一次颇具开创性的场景转换。

不难发现,抛开各异的活动形式和举办场景,这些首映礼有个共性就是“沉浸感”。

相较于过去的传统影院首映,这些活动都设置了更多的交互内容,让观众可以多角度、多形式的参与其中。在这些首映活动中,观看电影仍是活动不可割舍的核心,但观影却不再是达成“让观众对电影抱有好感并愿意主动为电影宣传”的唯一条件。

而在我们看来,这些首映形式的创新也通过赋予观众更强的参与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影首映的传播效果。

“体验派”

电影宣发的Next Level

至于电影片方开始在首映形式上“内卷”,其根本原因在于现在电影宣发的门槛更高了。

从前观众看到明星、业内在首映礼上对影片大夸特夸还乐见其成,随着口碑货不对板的项目出现频率越来越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观众不再信任首映式上的压倒性好评。这不,最近暑期档网友也为各部影片的先期口碑总结出了一套“词穷版”评价词。炸裂、震撼、爆棚……这些过度极致单一的用词,仍在持续消耗着观众为数不多的信任。

从内容到宣发,观众的阈值抬升了,行业人不得不老实求变。

因此对于电影首映礼这种活动而言,让观众亲身加入,无疑是最一举两得的办法。

没有能力大办线下活动的影片就多开几场观影团,用免费观影、近距离与主创互动的诱惑换一杯观众心甘情愿的“自来水”;有预算大办的影片就改变首映形式,广场、Livehouse、体育馆、展馆,虽说争议仍然如影随形,但从结果来看,这些创新举动带来的话题度、讨论度是远远超过传统首映的。

当我们把眼光拉向更远,这种增加观众沉浸感的思路也在影响着影院端。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便是去年跨年档的《一闪一闪亮星星》,仅凭“下雪场”这一个噱头,就引来无数观众慕名而来。同理,像是《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的现场互动,也是依靠银幕外的现场观众气氛带动,丰富电影观感。

而即将在今年七夕档上映的爱情片《负负得正》,已经提前预告了“午夜拥吻”零点场以及随机掉落的“爱情泡泡”特殊场。仪式感营销,永不过时。

自带离场感的电影毕竟是凤毛麟角,在项目没有强话题、强情绪的阶段,通过作品之外的辅助手段给观众留下点额外的好印象,也能曲线救国为电影本体带来正向反馈。

而事实证明,观众确实会对这种宣发路子感兴趣。前往电影院观看电影原本也是一种带有社交属性的娱乐手段,来自宣发端的升维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电影的社交属性。这些观众对活动产生的好感,也能转化为对影片的信任。

即便是像《排球少年!!》这样首映线下活动大规模口碑翻车的项目,依靠着影片本体的水准,同样能够保住基本盘。某种程度上说,丰富电影宣发的沉浸感从长远来看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优质策略。

在剧圈纷纷效仿电影开始首映、路演、扫楼、直播之际,电影已经悄然步入Next Level,利用活动、演出、展览等跨界联动拓宽电影首映的想象空间。

可以预见,“体验派”宣发或成为越来越多片方的选择。

更多

猜你喜欢

696
896
72
84
509
750
260
523
859
463
更多

相关热播

754
315
932
784
467
339
712
991
760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