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楼市神话加速破灭。

房价“跌跌不休”,新房价格连续15个月下跌、二手房连续16个月下跌,跌幅高居70个大中城市之首;厦门祭出“买房送户口”大招。

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支撑不足、人口增长乏力,厦门困境凸显。

-01-

厦门房价跌回7年前

在上一个楼市暴涨周期,“小而美”的厦门受到了闽南商人乃至全国资本的疯狂追捧,房价一路攀升,直追深圳、上海和北京,位居内地城市第四位。

2015年,厦门房屋均价在2.5万元左右,2016-2022年一路攀升至5.2万元,增长一倍有余。因房价上涨过快,厦门还与苏州、南京、合肥被坊间合称“楼市四小龙”。然而苏州、南京、合肥不仅房价远低于厦门,增长速度其实也不及厦门。

根据安居客数据,2022年厦门房屋均价达到52212元,仅次于上海(60276元)、深圳(57752元)和北京(57545元),位居内地城市第四位,断层高于身后的广州(36957元)和杭州(36800元)。根据诸葛找房数据,巅峰时期厦门房价收入比超过30,同样位居全国第四。

这些年来,厦门房地产开发投资一路猛增,土地财政依赖度也高居前列。2022年,厦门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106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约为36%。2021年,厦门卖地收入突破千亿,土地财政依赖度超过120%,位居重点城市前列。

2023年,随着全国楼市调整,厦门房价也终于开始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4月起,厦门二手房价格就持续下滑,至今年7月已连跌16个月;新房价格自去年5月开始下滑,如今也已连跌15个月。

多个机构数据显示,厦门房价已经跌回7年前。根据安居客数据,目前厦门房屋均价40220元,仅相当于2017年年初水平,较巅峰时期下跌了约24%。

展开全文

-02-

经济增速跑输全国大盘

与楼市熄火同时发生的,是厦门经济增长放缓。

2023年,厦门经济总量8066.49亿元,被沈阳反超,排在全国第32位;同比增长3.1%,跑输全国大盘,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垫底。今年上半年,厦门经济总量3983.77亿元,同比增长4.9%,依旧跑输大盘。

这是厦门近年产业空心化的结果。厦门立市之初的发展重心其实是工业,实施的是“以工促贸,以工业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在2015年之前,厦门二产占比基本都还在45%以上;2015年起一路下滑,到2023年二产占比仅有35.6%,工业支撑明显不足。

厦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头用在了房地产开发。2015年,厦门固定资产投资1896.52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774.07亿元,占比高达41.0%,是工业投资(354.6亿元,占比18.7%)的两倍有余。2022年,厦门房地产开发投资1064.78亿元,占比(35.8%)有所减少,但仍大幅高于工业投资(645.3亿元,占比21.7%)。

2023年以来厦门经济增长放缓,虽然有2022年基数较高(同比增长4.4%,居副省级城市之首)的原因,但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工业和投资。

2023年,厦门二产增加值下降2.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5%,创近年最低值,工业投资增长7.2%,大幅低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33.8%)。

厦门工业体量不大,2022年工业增加值2454.2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8313.27亿元,排在全国20名开外。两大传统支柱行业——电子和机械,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上工业的60%以上,是绝对主力。

厦门仅有1个千亿产业,那就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且规模还在缩水。2022年,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2936亿元,不及2021年(3043亿元)水平。2023年产值暂未公布,但增加值下降了6.9%。

近年来,受市场需求减弱、产业链外迁等影响,厦门很多电子产品产量出现大幅下滑。比如液晶显示屏产量从高峰时期的1.46亿片下降至2023年的4808万片,减少近70%;手机、数码相机产量,分别从高峰时的3592万台、533万台,下降至2023年的233万台、50万台,缩水90%以上;笔记本计算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仅2023年就下降了近50%。

虽然厦门近年也在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但其规模尚小,不足以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这样的产业基本面,叠加令人难以企及的房价,“小而美”的厦门人口吸引力已经开始下滑。

-03-

人口增量降至全省第二

上一个十年,厦门是福建人口吸引力最强的城市,七普常住人口516.4万人,较六普时期增加163.26万人,增量居全省之首,大幅领先福州(117.59万人)和泉州(65.38万人)。2021年,厦门常住人口增加10万人,虽然有所减少,但仍能与福州并列全省第一。

但最近两年,厦门已经退居福建人口增长第二城——2022年,厦门人口增量降至2.8万,低于泉州的2.9万;2023年又进一步减少至1.9万,低于福州的2.1万。

厦门居大不易,早已成为人尽皆知的事实。虽然如今厦门房价已经连跌1年有余,但依然位居全国第四,购房难度下降有限。尤其厦门工资水平并没有那么高,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3万元,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宁波、青岛、天津等一众城市,无外乎厦门被坊间调侃为“三线收入、二线城市、一线房价”。

厦门的人才吸引力也不算太高。以厦门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为例,2021-2023年,厦门大学毕业生共计2.8万余人,其中流向厦门的仅占24.1%,在“双一流”高校中算不上高。更多的毕业生流向了福建其他城市(12.7%),和省外的深圳(13.0%)、浙江(7.5%)、上海(7.4%)等地。

根据知名机构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厦门的人才吸引力只排在全国第17位,低于武汉、无锡、青岛、济南、长沙、宁波、合肥等一众城市。

为了提升人口竞争力,厦门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了多项抢人政策,比如为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的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祭出“买房送户口”大招等等。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终究还得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近年来,厦门已经在布局产业新赛道,努力摆脱房地产的影响。2022年,厦门提出构建“4 4 6”现代产业体系,即做优做强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商贸物流、金融服务4大支柱产业集群,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旅创意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前沿战略材料、氢能与储能、基因与生物技术、深海空天开发6个未来产业。

今年上半年,厦门经济增速虽然仍跑输大盘,但部分指标已经可以看出好的趋势——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工业投资增长22.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高于GDP增速,液晶显示模组、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液晶显示屏产量分别增长1.0倍、87.3%、25.6%、10.0%和9.1%,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趋势可喜,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来检验吧。

参考资料:

[1] 各地统计局

[2] “失速”的厦门,怎么了?砺石商业评论

[3] 购房送户口!厦门房价,回到7年前了.城市财经

[4] 房价常年高企 支柱产业核心技术缺失 厦门真能“小而美”吗?搜狐城市

更多

猜你喜欢

696
896
72
84
509
750
260
523
859
463
更多

相关热播

754
315
932
784
467
339
712
991
760

影片评论

首页

电影

电视剧

综艺

动漫